【本來面目】大好氣勢 


很少有人知道,法鼓山建築的各種各式建材,從室內到戶外,自屋牆、地板到門窗所用的每一種材料,甚至是一塊小石頭,都是由我挑選的。


 


這些建材,包括材質、形式、尺寸、色澤等,都是工程人員一次次拿給我看,有的把材料做成樣品屋的一部分,貼在牆上、平放在地上,或者安置於屋頂,讓我來挑選。多半都被我退回了。被我退回以後,工程人員重新再挑選、再製成樣品屋,再拿來讓我挑選。如此來來回回的一試再試,工程人員被磨得有些不耐煩了,他們說:「師父已退回好幾次了,到底要什麼材質,才能讓師父滿意呢?」


 


 


   


其實,我並沒有什麼一定的堅持,只是希望我們選用的建材能與金山的自然環境相調和;我也期待著,建材雖是時新的,卻能表現一種歲月的古感,使得建築物落成之初,就像是已經有人住過的老房子一般,不至顯得新穎、突兀;而且過了數十年之後,依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。


 


為什麼我有這般的考量?大家都知道,金山地區春冬二季濕潤多雨,因此選擇建材,首先須考量耐潮與防潮的特性。特別是磁磚和石材的重量都不輕,工程人員一次次搬來讓我挑選,當我覺得不妥、不合適,相同的流程就必須再走一次。我真是覺得辛苦他們了。可是慎選每一種建材也確是必要的。譬如石頭的挑選,從石材的大小、尺寸、粗細度到光澤感,都是經過一次次的篩選、考量才決定的。由此可知,我們選用的每一種建材,可說是相當嚴謹,絕非輕易而有的。


 


法鼓山的工程建材,各式各樣,色系則只有三種:一是青灰色系的石材,其次是淺咖啡色系的磁磚,三是微量的米白色磁磚。


 


建材來源,除了石材取自台灣本地、大陸及歐洲之外,其他如磁磚、屋瓦,是透過一位信眾薛鳳枝居士從日本進口,材質佳,價錢也給了優惠。屋瓦則參考了日本和中國大陸多數傳統佛寺的主殿做法,最後選定的是銅瓦。其實,台灣也有部分建築採用銅瓦屋頂,例如台北的善導寺和監察院。法鼓山選用的是日本形態的銅瓦,主要建築有大殿、接待大廳、禪堂、三門和法華鐘樓。銅瓦的一大特性是耐潮,甚至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會產生自然的銅綠,其色澤就與深灰色的磚瓦完全相同。因此山上的房子,整體看起來是相當協調一致的。


 


 


  


找到法鼓山這塊地之後,我是經常去走去看的,雖有地形圖,但是地形圖我看不懂,只能一次一次、一步一步,來來回回漫步於腳底下的這處山林大地。


 


法鼓山這塊地,我一看就很喜歡,雖不是一百分,也有八十分。當時有位地理師李易濃居士,同樣也是讚不絕口,他說:「這地方真是好極了!所謂風水六十年輪流轉,有些地方的好運只能維持一時期,接著就走下坡,要等好久以後才能回轉好運。但是這塊地的好運期,很長很長,就是過了好運之後,也能持平局面而很快又轉好運!」他這樣講。


 


我也覺得法鼓山的氣勢一片大好,三面環山而穩坐於太師椅上。在我們後方是屬於七星山餘脈,這山脈到了我們這裡,就像是一條龍;龍頭倚著我們,兩旁有雙溪並流,就像是「龍戲雙溪」!在大殿左前方的山嶺,我稱為「鐘山」。鐘山是法鼓山的風雨屏障;風勢雨勢再大,至此一定減弱,因為被這天然的屏障給化解了。此外,法鼓山的山頭是七星山的另一餘系,我稱為「鼓山」,因為它的山形就像是一面平放的鼓,靜靜地仰望天空。鼓山的右側山麓,我稱為「象山」。鼓山就在象山與鐘山的兩山之間。


 


再從大殿的位置俯瞰金山平原,明顯可見三道鎖口,一層層把法鼓山的氣勢深扣緊鎖;園區內兩條清溪在行經三道鎖口之後,才緩緩向外流遠。在地理形勢來講,這是既守水又守氣的天然屏障。在這得天獨厚的屏障裡,我們住在裡邊的人是非常安全,也十分安定的。


 


從同一角度眺望金山平原,也可見到萬里崇山翠嶺和一部分湛藍的海灣。那海灣就是翡翠灣。從法鼓山的角度,翡翠灣就像是一池明潭水,也像一顆明珠,在我們眼前瑩瑩閃耀,便如「龍吐明珠」!所以我說,法鼓山的氣勢渾然天成,實在是太難得了。     http://fagushan.ddm.org.tw/


 


 


 


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感念聖嚴法師在他經歷親友相繼往生時,啟發他度過艱難不求回報,放下再出發。郭台銘證實,確曾想捐贈大筆款項幫助聖嚴法師完成創辦法鼓大學的心願,但法師希望集大眾力量與功德,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,他就把錢捐給台灣大學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在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