禾木全稱“禾木喀納斯鄉”,位於新疆北部布爾津縣境內,與蒙古、俄羅斯、
哈薩克斯坦三國接壤。
布爾津是一個非常整潔的邊陲小城,額爾齊斯河緩緩流過,
岸邊有樺林和成片的向日葵,中間還夾雜著當地人潔白的氈房,
讓人仿若置身傳說中霍比特人的家園——夏爾國。
禾木村坐落在重山阻隔的一個大河谷裡。
秋天,禾木村無論從任何一個位置放眼所望,都是熱烈而明朗的金黃色,
小河、木房、炊煙、樺林及禾木橋上放牧的人們。牧歸時分,
白樺樹在夕陽的餘輝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,
折射出一幅幅優美、恬靜、色彩斑瀾的俄羅斯油畫。
禾木村的木屋很有特色:
是由村民將木頭兩端挖槽後,相互嵌扣,一根根向上壘建而成,
屋頂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頂。
每家的門一律朝東開,蓋新屋上梁的時候要扯白布子,當地人說是祈福的意思。
他們用松木搭建出的一幢幢屋舍之中,
每一根木頭縫隙的連接處都要用一種叫“努克”的草填滿在木頭縫裡,
這種草吸水後膨脹將縫隙填滿,牆壁就會變得密不透風,這樣就能遮擋風寒。
他們不砍活樹。
禾木橋景色如詩畫
禾木村的標志性建築是禾木橋,經歷了百多年喀納斯冰川溶水的衝擊,
古舊而敦實。凜冽冰涼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樣簡單而純潔,
滿岸的綠色植被被水氣滋潤,疊落出厚厚而濃郁的蔥蘢。
跨過禾木橋,河對岸是一大片的白樺林,夕陽下是最充滿詩意的,
仿佛塵世的一切都被拋諸腦後,只剩下自己。
"沃陶" 在蒙語裡就是草堆的意思:
禾木河的草多,是禾木人能夠一年四季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主因。
與秋天下山的牧人不同,禾木人從每年7月中旬就開始打草的工作;
沒有現代工具的吵雜聲,在山下的牧人打草只需用10天左右。
而禾木人卻要連續工作兩個月,靠著簡單的工具一扇鐮一扇鐮
打造出一堆堆的"沃陶"。遠遠看去稱托出和木村的靜甯的自然之美。
禾木村。
古老柵欄,包著銅皮的沉重門栓。
陰濕而漫長的北疆冬季,白天連著黑夜,屋頂有被浸濕的雪塊壓擠的聲音。
剝落了漆的木案上,一盆清水樣的奶酒在暗暗發酵.....
小妹代表我們去攻頂(禾木觀景台)。
進入禾木河區域,沿途幾乎不見牛羊蹤跡。
8月天也是村民打草的季節,只有在已打過草的草地上,才可偶然看到少許牛羊。
禾木河的草長得太野了。在夏季,如果降雨比較平均,草的高度可以超過兩公尺。
騎在馬上遠遠望去,只能看到忙碌的人在草上晃動的頭。滿山遍野除了長樹的地方,
其它的一切都被草厚厚地蓋住了,就像冬日厚厚的積雪一樣。
在禾木巴斯草原沿禾木河邊白樺林游玩拍照。
滄海想租匹馬上觀景台、美麗峰看風景,可惜60歲以上人家不租,蠻掃興的。
在阿勒泰地區旅行,應了解和尊重當地哈薩克族人、圖瓦人的風俗習慣。
借助微笑這種親切的語言,可以給旅行增添很多愉快。
哈薩克族人禁忌:
不能騎著快馬直衝主人家門;主人做飯時,客人不要動餐具.
更不要用手撥弄食物或掀鍋蓋;主人割給客人吃的肉,或是送給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,
一定不能拒絕,要愉快地接受;走路時遇到羊群應繞道而行,不能騎馬直衝進羊群,
以免羊群受到驚嚇。
踏著夕陽歸去,晚上住宿於此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