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台灣鳥
「兩足而羽謂之禽,四足而毛謂之獸。」(羽毛是爬虫類角質鱗化的變形)。
l 世界有1萬多種鳥,台灣有500多種,佔5%,單位面積存在野鳥種類是世界第二(第一是哥斯達黎加。
l 台灣有500多種,其中有17種是台灣特有種。(1. 帝雉(黑長尾雉)2.台灣藍鵲 3.台灣紫嘯鶇 4.台灣山鷓鴣(深山竹雞)、5. 藍腹鷴 6.金翼白眉(台灣噪眉)7.藪鳥(黃胸藪眉)8.紋翼畫眉 9.冠羽畫眉 10.白耳畫眉11.烏頭翁 12.栗背林鴝13.火冠戴菊鳥、14.黃山雀 15五色鳥 16.台灣畫眉 17.台灣樹叢鶯。)
l 種: species,是生物分類的最小單位(界門綱目科屬種),同種具有共同特徵,在自然情況下可交配繁衍下一代。
l 亞種: 同種生物在不同地區所顯現出各體差異的地方族全群。不同亞種可交配繁衍(不同種不可交配繁衍)。
§台灣鳥的居住分類
1. 留鳥(Permanent resident)。163種=特有17+特亞86+一般60。佔全部鳥數35%。
2. 冬候鳥(Winter visitor)…….[在台灣不生蛋]…如小水鴨、黑面琵鷺、鷸鴴約130種。
3. 夏候鳥(Summer visitor) ….[在台灣可生蛋繁殖]…..如燕鷗、八色鳥、杜鵑、黑嘴端鳳頭燕鷗….約20多種。
4. 迷鳥(Vagrant)…..[鳥迷迷迷鳥]
5. 過境鳥 (Migrant)
6. 籠中逸鳥:如鵲鴝、埃及聖繯(國鳥)、紅領綠鸚鵡。
l 野柳是北部最突的島岬,春天時冬候鳥聚此,等候天氣要不要飛回北方。但秋天就不見冬候鳥聚此,因直接飛到棲息地,如關渡、台中。
l 鳥分布因素:1.海拔。2.林相(層次、雨量、食物)
l 野鳥分布最多的是中海拔(1000~2500m,10~16℃),如溪頭、杉林溪、阿里山、太平山、梅峰。
ü 低海拔山區(1000公尺以下)的鳥類:原始林較少,且大部分地區都已開發為農地,所以鳥類的種數也隨之而減少。這個地區主要的代表鳥類有:紅嘴黑鵯、白環鸚嘴鵯、山紅頭、白腰文鳥、黑枕藍鶲、台灣藍鵲、樹鵲、台灣畫眉、竹雞等。
ü 中海拔山區(1000-2500公尺)的鳥類:中海拔山區是闊針葉混合的原始林區,也是山林鳥類最多、數量最大的地區,許多鶇科、鴉科、鶯科、畫眉科、山雀科鳥類分佈其間,再加上舉世聞名的帝雉、藍腹鷴等珍禽也分佈在林下灌叢間。白耳畫眉是山林裡最嘹亮的歌手,此外如藪鳥、冠羽畫眉、頭烏線、小彎嘴、竹鳥、山紅頭、鱗胸鷦鷯、台灣小鶯等,都是善鳴的歌者。青背山雀、紅頭山雀、黃山雀和一些鶲科的小鳥兒經常成群嘰嘰喳喳的活動。
ü 高海拔山區(2500公尺以上)的鳥類:大都是針葉樹林及高山草原,鳥種類少,但常成群活動,數量不少。岩鷚、朱雀、火冠戴菊鳥、煤山雀、鷦鷯、深山鶯、黃羽鸚嘴。
§ 鳥的飛行演化:
ü 輕而溫暖的羽毛:1.有保溫作用,2.使鳥體外形呈流線形,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,有利於飛翔。
ü 可旋轉的羽毛: 當翅膀展開時,每根飛羽的外側羽片,覆蓋在相鄰飛羽內側羽片的邊緣上,由於這樣的排列,和每根飛羽都略有旋轉能力,因此,當翅轉上時,空氣可自由通過各飛羽間的空隙;而翅轉下時,飛羽對空氣產生很大的阻力,所以,兩翅不斷上下扇動,就產生巨大的下壓抗力,使鳥可快速向前飛行。
ü 鳥的心臟完全分為兩心耳和兩心室,1.使全身獲得了含氣豐富的新鮮血液,2.使體溫恒定,利於飛翔。
ü 肺實心而海綿狀: 氣管長,還有9個薄壁的氣囊,有減輕體重、增加浮力、貯藏空氣幫助呼吸。
ü 骨骼結合化: 1.胸椎和腰椎、荐椎和尾椎都互相接合,2.荐椎和左右腰帶也接合在一起,3.肋骨上有勾狀突起,互相勾接,形成強固的胸廓。4.胸骨上都有三角形龍骨的突起,增加胸肌及振動兩翅肌肉附著的面積。鳥類骨骼這些獨特的結構,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。
ü 骨骼中空化: 中空而質輕減少骨骼重量,利於飛行。
ü 雌鳥右卵巢和輸卵管退化,僅有左側的,可減輕體重、適於飛翔。
ü 眼球大、視野發達,視覺敏銳,可於空中飛行時找尋食物。
l 鳥早起為何? 1.肚子餓了一夜,吃虫。2清晨的空氣最讓聲音遠傳,讓雌鳥聽到,刺激雌鳥平常萎縮的卵巢膨大。
§ 古文對鳥的描述:
n 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? (鳥的內臟適飛行需要全演化成不全)。
n 膽小如鼠?
n 天下烏鴉一般黑?
n 倦鳥歸巢? (巢是孵卵育雛用而已)
n 勞燕分飛?(6月時冬候鳥的伯勞與秀夏候鳥的燕子分別往北往南離開台灣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領角鴞(Collared Scops Owl)。 鴟鴞科
l 日音Fukuro=福郎=不苦勞。台語:貓頭鳥,枯黃(轉音=公園)
l 貓頭鷹的一種,是平地最易見的貓頭鷹。
l 鴞鳥是夜行性的肉食動物,得得之家第一隻收容鳥只吃白土司而病亡。
特色:
l 體背灰褐色, 有豎起之耳羽如角稱角鴞。
l 兩眼如人在前,佔臉的大部份。
l 眼球固定在鞏膜環上不會動,因夜行性要看清楚,如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就不會失焦。
l 眼球是圓柱狀,不是圓球狀。(猛禽:正球型,一般鳥:橢圓形)。
l 頭可轉270°
l 左右耳不對稱,一高一低,可聽上下左右的聲音。
l 鼻翼長剛毛:1.可幫忙收音。2.可保護防被割傷、抓傷。
l 羽外緣有鋸齒狀結構,飛行時可消音,防止老鼠等敏感獵物察覺。新幹線列車開發的學習原理,車頂增一管管狀物(速度快又沒有噪音)。(新幹線也學翠鳥的流線型頭部,可高速衝水,沒大阻力,不頭暈)。
l 腳趾對生,停棲時3前1後,外趾可前後轉動,睡覺可抓穩樹枝不會跌倒。
l 與樹幹相似保護色兼擬態,台語稱枯黃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蘭嶼角鴞 (嘟嘟霧,Lanyu Scops Owl.)
l 求偶時公鳥發聲「嘟嘟」,雌鳥應聲「霧」,稱為嘟嘟霧。
l 夜晚出沒的神秘感,加上偏好的棲息環境常位於墓地附近,達悟人認為是與往生者有關的不祥鳥類,是魔鬼的使者,所以尊敬牠們。
l 食物主要以昆蟲及無脊椎動物為主。
l 繁殖期的天候因素以及島上蛇類對鳥巢的覬覦,使得每年成功孵出並長大的雛鳥比例並不太高。1995年,在劉小如博士的調查中, 全島的族群量約為1000隻。
l 台灣人認為可治蝦龜(氣喘),而大量收購。現數量大減,使得環保人士不得不掛角環做記錄。
l 只有在蘭嶼島上才能發現其蹤跡,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鵂鶹 (Pigmy owl,姬鳥)
l 為台灣特有亞種,為台灣體型最小的貓頭鷹。頭圓而小,頭上無角羽。
l 棲於有空曠地之林中或森林邊緣,夜間在山區曠野中常聽到其單調、連續兩節的鳴叫,在台灣為尚稱普遍之留鳥。
l 大小如拳頭,比麻雀稍大,但性極凶猛。
l 具保護色,棲止於樹幹時,像是樹瘤。
l 以野鼠、小鳥、爬蟲、兩棲類或大型昆蟲為食,體型為鵂鶹一倍半的白耳畫眉,有時亦會被其捕食。不消化物如骨頭、毛等,以橄欖形塊狀(食繭)吐出。
l 營巢於樹上窟窿裡。
l 雖是夜行性猛禽,日間亦活動。在陽明山沒有。在烏來原始林就可見。
l 正面露兇相…嚇敵人。
l 背部有假眼…嚇敵人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§ 城市三俠: 綠繡眼、白頭翁、麻雀。
◎ 綠繡眼(青笛仔、Japanese White-eyes、目白めじろ)。綉眼鳥科
l 體長約11厘米;背部羽毛為綠色,胸和腰部為灰色,腹部白色;翅膀和尾部羽毛泛綠光。
l 眼的周圍環繞著白色繡絲般的短羽,形成鮮明的白眼圈,故名繡眼。
l 綠色的形態與不斷「啾、啾」叫聲而得名青笛仔。
l 香港有不溜綠繡眼的口號,台灣仍在溜畫眉與綠繡眼。
l 綠繡眼公母無法分。
l 特徵:叫聲婉轉,築巢精緻(越小型鳥越是)
l 食物昆虫、花粉與花蜜,在春暖花開的季節,可以看到牠以倒掛的方式,將嘴深入花朵中吸食花蜜。
l 每窩產白色或淡青色蛋2~4枚。孵化期11~13天.以植物纖維做碗形巢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◎ 白頭翁 (白頭扣仔,Chinese bulbul).。鵯科
l 頭至頸部為黑色,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,故名「白頭翁」。幼鳥頭不白。胸部呈淡褐色,腹部為白色。翼面呈黃綠色。(相似種為烏頭翁,後頭部無大白斑)。
l 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中海拔處的樹林,並於其上築巢。常以集體活動為主,性吵雜。
l 非常活潑好動,整天在枝頭間跳來跳去的。白頭翁的叫聲非常脆嘹亮「秋咕利、秋咕利」。
l 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果實、種子和昆蟲。尤其像是皮薄、味美又多汁的紅柿、木瓜、蕃石榴等水果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麻雀 (Tree sparrow,策鳥仔)。文鳥科麻雀屬
l 嘰嘰喳喳如打麻將,麻將稱麻雀。
l 是典型的親人種,活動於人類活動較多的城鎮村落中。
l 頭頂和後頸為栗色,面部白色,雙頰中央各自有一塊黑色色塊,是麻雀的特徵。
l 麻雀雄雌同形同色,雌雄難辨。
l 春夏季節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,秋冬季節主要食物是為各種植物的種子、果實。
l 毛澤東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,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產,因此展開了打麻雀運動,結果農田蟲害嚴重,影響農業生產非常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§ 台灣特有種鳥類:
◎ 帝雉 (黑長尾,Mikado Pheasant)。雉科
l 千元新台幣上的動物。
l 黑長尾雉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布最高的,從1800公尺至3300公尺的針闊葉混合林或針葉林、箭竹林才可以找到牠們的蹤影。黑長尾雉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,生性謹慎隱密又安靜,常在濃霧或下雨前後在步道兩旁或林緣地帶覓食。以蕨類植物嫩芽、野草莓及昆蟲為食。
l 牠與藍腹鷴最大的不同處是,藍腹鷴腳鮮紅的,而黑長尾雉的腳是藍黑色。
l Mr.好傢伙(Walter Goodfellow)看到鄒族頭飾尾羽,1906此兩根尾羽被鑑定為新種,由Mr. Calophasis Grant命名mikado(天皇)。引起歐美人士的研究興趣。這是僅憑羽毛不看全身就判定新種的特例,此兩根羽毛保存於大英博物館。
l 「mikado」是尊崇日本天皇而命名,如今難窺本尊,猶如「迷霧中帝王者」。
l 因豔麗的羽色而面臨強大的獵捕,在1966年名列紅皮書,列為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。
l 被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◎台灣藍鵲
(長尾山娘、長尾陣)。鴉科
l 鳥群常以一隻接一隻的形式飛行,甚為壯觀,俗名「長尾陣仔」。
l 台灣國際觀鳥協會推動網路「國鳥選拔」,逾百萬人投票,所推薦的4種台灣特有鳥類帝雉、藍腹鷴、黃山雀、台灣藍鵲,台灣藍鵲打敗帝雉,成為國鳥。
l 台灣藍鵲也是台北市鳥。
l 台灣藍鵲生活於300至1200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,經常數隻成小群穿梭、滑翔於樹林間,並發出沙啞叫聲。
l 身長64至65公分,翼長18至21公分,尾長約40公分。嘴&腳是紅色,眼睛黃色,頭至頸部、胸部皆為黑色,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;下腹羽色略淡,飛羽末端有白斑,尾上覆羽末端黑色:尾羽甚長,末端白色,除中央2根外,其他各羽中段黑色;尾下覆羽末端白色。
l 雜食性,常見台灣藍鵲聚集取食。捕食小型鳥、雛鳥、野鼠、蜥蜴或大型昆蟲等,木瓜等水果最為其所喜愛。
l 大都在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大樹之樹梢築巢,其巢為碗狀,每個巢通常有四至六顆蛋。
l 性喜群居,當一對親鳥育雛時,同族的其他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。
l 有強烈的護巢行為,性喧噪兇悍,對於侵襲者會毫不留情的攻擊,直到對方離開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台灣紫嘯鶇 (Formosan Whistling Thrush)
l 分布於2000公尺以下的山澗溪流附近,只要有清澈的溪流,便不難發現牠的蹤跡,常單獨在溪流旁的岩石,曾在石碇及陽明山公園停於屋脊上。
l 台灣紫嘯鶇是台灣溪澗鳥類中體型最大的。
l 寶藍的羽色配上一對紅眼睛,與溪流岩石形成極鮮明的對比。停棲時牠常上下擺動並扇開尾巴,叫聲極為特別,像是老舊腳踏車尖銳的煞車聲,「唧——」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◎ 台灣山鷓鴣(深山竹雞)
生活於300到2500公尺的闊葉林下層,常於林間開闊的區域內活動,以植物嫩芽、種子、漿果及昆蟲為食,生性隱密,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難見度超高的一種。
由於台灣山鷓鴣棲息的原始闊葉林遭到了大破壞,生存備受威脅。列名於「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」。
留言列表